“我们每天的主要工作是为蔬菜种苗扦插和管护花卉蔬菜种苗,平均一天能挣60元钱。”在湖北武汉东西湖区的如意农业生态园内,一位正在搬运金针菇培养皿的工人告诉记者。
“这是湖北农垦近年来打造的农业生态园,主要以蔬菜育种为主,同时还具备旅游观光的功能,一些大棚可供游客进行采摘。”湖北农垦事业管理局副局长胡超介绍说,垦区发展种业具有很多优势,例如土地集中、易流转以及容易推广先进技术等。
胡超说,湖北农垦以种业为突破口,联合9家具有种业发展优势和核心技术的国有农场,打造了集育、繁、推和产、加、销于一体的现代化种业公司——湖北农垦联丰种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。目前,该公司已拥有种子生产基地7万亩,正在建设的种子生产基地10万亩。
“粮安天下、种铸基石”。种子作为重要的粮食生产资料,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。近年来,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,农业市场的逐步放开,许多知名的跨国种业公司纷纷抢占市场,这给国内种业带来不小的冲击。
农垦作为我国农业的“国家队”,在提出建设国际大粮商的同时,将继续筑牢种业这一基础产业,加快种业转型升级。
记者从黑龙江农垦了解到,北大荒垦丰种业公司投资数千万元购进了现代化玉米种子去雄、收获等设备,投资1.5亿元在宾西种子产业园建设了年产能3万吨玉米种子的加工中心,实现了玉米种子生产加工全程机械化、自动化。
“只有牢牢把握种业的控制权,我们才能牢牢掌控农业发展的主动权,才能把13亿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。”农业部农垦局局长王守聪说。
去年8月,中国农垦种业联盟在黑龙江垦区建三江农场成立。中国农垦种业联盟的成立,是农垦系统打造国际大粮商行动的一个重要举措。农业部农垦局提出,要用5年左右时间,打造一个市值300亿元、销售收入50亿元、利润10亿元的民族种业航母;打造若干个销售收入过10亿元、利润2亿元的区域龙头种业企业;农垦粮食作物种子生产能力、加工能力、销售能力和市场占有率力争达到全国的50%。
近年来,农垦各垦区加大力度发展种业,取得了显著成效。日前发布的《中国农垦种业发展报告》显示,截至2014年,中国农垦种业拥有制种基地近300万亩,作物推广面积14089.32万亩。2014年农垦种业共生产种子11.80亿公斤,销售种子9.89亿公斤,销售额达60.66亿元,销售区域覆盖黑龙江、江苏、安徽、河南、甘肃、广东、新疆等全国25个省、市、自治区。
目前,农垦种子已占到我国粮食作物种子商品总量的近三分之一,在产业规模、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形成了一定优势,但农垦种业同样存在着区域分割、各自为战、小散弱等问题,与国际种业巨头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。
“要想真正与国际种业巨头同台竞技,需要有一个认可度高、针对性广、操作性强的发展战略规划为指导,引导大家合理分工、各展所长,逐步实现种业资源最优化配置,把各农垦种业企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农垦种业产业的竞争优势。”北大荒垦丰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显辉说,目前,农垦种业联盟正在起草《全国农垦种业发展战略规划(2016-2020)》,预计在今年年底出台,届时将明确全国农垦种业转型发展的方向。
农业部农垦局巡视员何子阳说,现代种业的竞争是科技和资本实力的竞争。目前育种已经全面进入分子育种时代,跨国公司正大规模采用转基因、SPT、双单倍体、SNP检测等技术,育种呈现出高通量、大规模、精量化等特征,正在改变着种业的面貌。新技术的集中快速应用要求企业必须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,必须建立与育种技术飞速发展相适应的商业化、工厂化产业科研组织形式,必须培育世界一流的育种基础实力。“目前农垦种业企业科技金融人才缺乏,法人治理结构仍需完善。农垦种业要实现快速发展,必须瞄准国际一流种业企业设定发展目标,不断增强竞争实力。”何子阳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