手机端
微信
中国智能手机强势崛起 补短板延续好光景
2016年01月29日   来源: 金台网  作者: 欧卓炘

中国台湾市场研究公司TrendForce的最新报告显示,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达到12.92亿部,同比增长10.3%。其中,来自中国的手机品牌合计出货量高达5.39亿部,占全球比重超过四成,华为取代联想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,仅次于三星和苹果。而品牌排名方面,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厂商中,有7家来自中国。除了三星和苹果外,唯一一家非中国企业是韩国LG。

三星份额首跌 仍排第一

由于在2015年9月推出了最新的iPhone 6S和iPhone 6S Plus,苹果的全球市场份额由2014年的16.4%上升为17.5%,苹果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17.5%,总销量为2.27亿部,继续成为第二大智能手机厂商。

与中国品牌和苹果形成对比的是首度呈现负增长的三星智能手机,出货量为3.2亿部,同比下降了1.8%。数据显示,三星手机2014年的市场份额为28%,2015年降到了25%。TrendForce认为,三星的负增长主要是因为该品牌在高端市场遭遇了苹果的排挤,在中低端市场又面临着中国手机企业的竞争。据了解,三星Galaxy S6和Galaxy Note 5旗舰手机的销量并没有达到销售目标,市场份额比上年降低了3%。不过,三星依然稳居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的宝座,2015年全年出货量达到3.2亿部。

联想也出现大幅下滑,其出货量从2014年的9200万部骤降至2015年的7000万部,降幅高达24%,市场份额也从7.9%降至5.4%。

值得注意的是,索尼已经被挤出10大智能手机厂商之列,该公司2014年还凭借3.9%的份额位居全球第8。这家日本消费电子巨头今年能否凭借Xperia Z6重新挤进全球十大智能手机厂商之列将十分值得关注。

国产手机内强外弱 上升乏力

2015年的最大赢家当属华为,该公司不仅取代小米成为了中国本土第一大智能手机厂商,而且还首次突破1亿部的全年销量大关,总出货量达到1.08亿部,同比增长49%。

中国各品牌表现并不一致。其中,增长最快的是华为手机,增长率高达44%,是全球手机销量平均增长率10.3%的4倍,超过国产手机品牌的平均增长率,同时也是国产手机品牌中第一个突破1亿销量的企业。而小米相比上年,增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放缓。

尽管中国智能手机品牌出货量巨大,但却未能摆脱内强外弱的局面。数据显示,相比41.8%的全球市场份额,中国品牌在国内智能手机市场更加强势,占比高达77.9%。有分析认为,中国手机市场增速大大放缓,使得小米难以持续火箭式增长。

此外,国产智能手机出货量主要集中于中低端产品。通信产业资深专家刘启诚指出,中国手机品牌虽然增长快速,但能真正盈利的很少,智能手机行业利润几乎都被苹果、三星等企业所掌控。

这种内强外弱的市场局面,与过去几年国产手机厂商主打低端市场的策略有关。作为智能手机时代下崛起的领导品牌小米,在2013年便推出红米系列,主打低端市场,随后进一步推出红米Note系列,使得手机销量从2013年的千万级别,迅速提升到2014年的超6000万台,2015年超7000万台。

从销量数据来看,随着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的逐渐饱和,小米在2015年增长势头明显放缓,而背后,也折射出小米海外市场困局。小米2014年进军印度市场,但随后便陷入专利纠纷,这一问题到现在还未解决。就在2015年12月,爱立信中国区相关人士在发给媒体的最新官方声明中称,目前在印度的法律程序仍未结束,爱立信的立场不变,“小米与全球任何一家公司一样,需要得到我们的授权才能使用我们的技术专利”。

不只小米,专利问题是很多国产手机厂商难以在海外做大做强的主要障碍。整体来看,目前仅华为、联想、TCL等少数企业在海外表现较好。其中,华为得力于自身技术专利积累,以及与爱立信签署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;而联想则是通过收购摩托罗拉,获取到摩托罗拉的专利使用权;TCL则是借助于收购阿尔卡特,获取阿尔卡特的核心技术、销售渠道。

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中国手机品牌虽然增长快速,但能真正盈利的很少,在400美元以上的高端智能机市场没有明显竞争力,这方面与三星和苹果还差得很远。

中国互联网协会网络营销专家委员洪仕斌认为,在移动互联网、应用服务方面,中国手机厂商却并不逊色于其他海外厂商,国产手机企业如果能够在应用、服务、商业模式等领域创新,将是条不错的出路。

公众号
手机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