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建设交通强省的进程中,广东去年已实现了"市市通高铁"。预计今后春运期间,选择高铁出行的人会越来越多。接下来,广东将怎样推进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建设?
1月17日上午,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办的广东交通运输工作新闻发布会上,广东省交通运输厅总规划师李静在回答广州日报·新花城记者提问时透露:目前,大湾区铁路运营里程超过2300公里,湾区内主要城市间基本实现了1小时通达,预计至2025年,珠三角各城市将实现高铁“一小时通达”。
李静说,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是交通强省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。2021年,广东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历史发展机遇,统筹考虑城市发展、区域联动、产业协同、资源共享等因素,积极推进穗莞深城际、广佛环城际等15个湾区续建铁路项目建设。珠肇高铁、广花城际、芳白城际等6个项目也如期开工。
2022年,广珠(澳)高铁鹤州至横琴段、深惠城际前海至坪地段等7个项目约400公里将开工建设。新白广城际、广东南海一汽大众铁路专用线力争完工。届时,湾区内将新增铁路总里程139公里,湾区铁路网络得到进一步完善。预计至2025年,珠三角各城市将实现高铁“一小时通达”。
她还介绍说,为了推进“轨道上的大湾区”建设,充分发挥高铁、城际对湾区经济和社会融合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,广东有关部门在《广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《广东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“十四五”发展规划》的框架下,通过完善机制制度、建立技术标准体系,不断推进省管铁路建设。
一是创新建设监管体制机制,提升铁路建设监管能力。建立健全省市联动、部门协作高效的建设监管体制机制。创新建立省内“上下联动”的铁路建设协同监管机制。“上”与广州铁路监管局开展联合监管,“下”落实地市铁路主管部门的属地监管职责,充分发挥主管部门“就近监管、就便监管”作用。
二是完善地方铁路管理制度,提升铁路建设水平。按照城际铁路"统一规划、统一标准、统筹运营"的要求,着力推进投资多元化、建设自主化改革。积极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湾区城际铁路建设,推动省管铁路从国铁集团代建、EPC总承包转向自主审批、自主建设管理。同时,为充分发挥多个铁路建设主体协同,深化建设管理体制改革,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主体由省铁投集团调整为由广州、深圳两地地铁集团分别牵头负责。省交通运输厅先后出台铁路工程的建设管理、质量监督、安全生产监管、造价管理、竣工验收及信用管理等10项规范性文件,搭建起省管铁路建设管理制度的“四梁八柱”,填补了空白,保障了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。
三是创新打造城际铁路技术标准体系,推进湾区多层级轨道交通融合发展。围绕湾区城际客流量大、市域客流占比高、通勤需求强烈、进入城市中心地下敷设趋势明显、跨线运营等新特征,广东积极推进解决多层次轨道交通互联互通面临的物理衔接不畅、关键技术兼容不够、运营协同不完善等新问题,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城际铁路公交化运营的期待,广东创新编制了《广东省城际铁路设计细则》,同步开展了广东省城际铁路设计标准体系研究,构建起涵盖集设计、产品、验收、运营于一体的湾区技术标准体系。同时,大力推进城际铁路工程关键技术创新,推动智能铁路建设项目工程试点,打造创新驱动、绿色智能的湾区轨道交通网络,全面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城际铁路建设管理水平。